青旅行业趋势怎么样?适不适合投资?
我国酒店业从最初的“五星级+招待所”的哑铃型产品结构,逐步发展到目前的豪华、中高端、经济型的“金字塔结构”。供需关系逐步从总量供给不足向结构性供需失衡转变。2011年后酒店供需关系逐步饱和,叠加 2013 年“抑制三公消费”,高端酒店亏损面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2016 年首次出现负增长,酒店业增速趋缓,行业进入存量整合阶段。
需求端:从铁路和民航客运量的增长情况看,2013-2017年年均增长率都在10%左右,若用交运数据来倒推住宿需求,推断2018-2020酒店总需求随GDP大概以每年 10%左右的速度平稳递增。
供给端:供给呈现短周期波动,供给周期是商业地产周期的映射。未来一线城市由于供给受限,未来景气度会继续上升。二、三、四线城市供给不受限导致供给过剩,供给过剩导致行业景气度下降,景气度下降又导致供给下降,非一线城市未来景气度将出现周期性波动。
青旅的趋势和投资:
从行业整体来看,目前行业已经接近成熟期,随便开店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要想盈利就得走差异化路线,提高运营能力。青旅的核心在于对公共空间氛围的塑造,其次选址(旅游资源丰富,无明显淡季;旅游基础设施成熟;交通便利;有利的同业竞争格局)、装修(有特色、与想要塑造的氛围相配合)也很重要。对单个项目而言,主要看项目的选址、创始人魅力、单店运营能力、规模化扩张能力。因此对青旅的投资更多的是在投人而不是在投资一个趋势。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吧 青年旅社 我觉得现在的青年的消费水平 并不低 对出游的质量 更是吹毛求疵 而且现在的消费观念或者说这个消费观念的方向 没有说往这个走的趋势 所以可能这个你还是要实地考察 自己去走一些青旅 做一些调查
有没有人在上着班心却想着创业的?为什么?
我认识的几个朋友现在都是三四十岁的样子。在职场上已经打拼了十几年,所以都有自己创业的打算。创业应该说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的冲动,所以有创业的想法并不奇怪。
但是,离职创业之前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打算。首先就是要选择好的行业,行业是一定是要有发展前景的,就像现在经常说的,要处在风口上,猪也会飞上天;第二,就是要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市场准备,以及人员的准备等等。第三,就是自己要有一定的积蓄,要能够确保创业一段时间不盈利,也能够让你没有生存和养家糊口的压力。还有,就是当前这个经济状况不太景气的情况下,我建议先稳一下,等到经济稍微有所起色的时候,再选择创业也不迟。
创业是一个风险很大的选择,就像有些人说的,创业成功就像抽大奖一样,几率是非常小的,所以在创业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冲动和意气用事。
这种人很多的。
俗话说得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好多人都是一边上班但又嫌薪酬少,一边又想着创业会收入更好,更高一些。
有的是贪图上班清闲,稳定,都想骑馿找马,寻找更好的发展。
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生活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是普遍的一种心态。 另一个方是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让创业的机会,环境,氛围更加成熟。
这是正常的心理,我堂弟家境不错,大学的选择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会展策划,大学的时候也积极参加各种创业活动。
大学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需要磨炼下,于是就来了深圳,找了一家公司做下来,刚来的时候,[_a***_]了三家公司,最后选定的一家,堂弟告诉我,这家老板跟他谈的时候,比其他老板有魄力,所以选定这家。
堂弟进去以后,一个月转正,三个月以后,由于主管离职,直接替换了主管,工资也从基础工资到每月上万。
两年以后,堂弟离职,去创业了,他的目标很清晰,去到公司就是学习,为了自己开公司做准备,在公司里面,积累了人脉,一起创业的时候,带着设计师一起。还有就是第一个客户就是原来的老客户。
正常来说,上班是常态,如果只要上班,有文凭,或者简单的四肢健全都可以,付出自己的时间,拿到工资。付出自己的努力,拿到更多的工资。
可是,创业就没有那么简单,创业需要自己的产品,供应商,客户,这些每一个环节都是很重要,然后把他们串联起来,这几年不但需要时间,资本,才华,还需要机会。
互联网发展的时候,网络上点餐一直有人在做,可就是没有人做起来,一来有电脑的人少,只有上班族,这样点餐频率就低,限定到中午一餐了。二来没有人送,自己雇人太贵,管理太麻烦,没有一定的量支撑不起来。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美团,饿了么做起来了,首先***都有手机,一下子应用场景就丰富了,随时都可以点,二来直接开通送餐,这样相当于所以得店共用送餐员,融合智能路线,提高效率。于是现在外卖成为了重要的一环,甚至国庆大阅兵的时候还出现了外卖小哥。
创业的机会难得,如果碰到了,可以值得一试
这个员工有三个机会,一个是转岗,一个是鹅厂,一个是创业。
题主提的这个问题我作为人力***从业者,由于能拿到一手数据,专门做过分析整理。通过我的两次调查从数据说话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我调取过17、18、19年三个时间段公司离职员工的档案记录发现了一组有趣的现象。
在2017年公司离职员工的离职理由中,共有总计5.6%的员工在向公司提出离职时选择了自主创业/合伙创业。而当年,市场经济正向好,印象中那几年VC、A轮、B轮、C轮很热,许多资本机构投资各行业孵化企业的新闻频出,当年最火热的应该是“互联网+”的概念。
2018年,离职原因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有所下滑,为4.2%。我没有做深入分析,如果剖析地更深入一点,大概率可以看到当年的变化曲线应该是由年初的较高逐月下滑。这种趋势与2018年的整体环境也有关,下半年开始中美之间打起了贸易战,经济形势趋于不明朗,因而职场创业的机会成本增高让不少原本有着创业想法的职场人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2019年,这个比例更低,在所有统计的样本中只有2.9%的离职员工选择了自主创业这一条离职理由。毋庸置疑,2019年创业的机会成本更高了,而且外部的投资机构变得更加地谨慎了。
即便是这样,当***环境不利于个人创业者大胆投资时,仍然有着不少有想法的年轻人选择投身创业这条路,上班期间心猿意马想着自己的创业项目。其实创业最关键的两个要素是项目和资金,许多人创业不成功主要在于项目没有选对,或者资金链断了。而对于本身手上就具有优势项目的个人或资金相对充裕的个人来讲,他们创业的成功几率就大了很多。因而对于有着此类先天优势的员工,当他们不满足于企业或个人发展现状的时候,便可能投身到创业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