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9年6月30日,猪价连跌8天,7月猪价能否迎来“开门红”?
截至2019年6月30日,猪价连跌8天,7月猪价能否迎来“开门红”?
“连跌”行情致猪价继续回落。
从6月20日猪价在东北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带头下跌至今,猪价可以说已调整了近10天的时间,全国多数地区调整的时间为5-6天,局部地区(东北、华北等地居多)下跌调整了7-9天,下滑调整波动的幅度有差距与地区性关系大,而且根据前期的涨幅以及后期猪源头紧缺等计算后市的下跌调整还将会延续下去。
6月30日,猪价止跌迹象显现,特别是东北地区的猪价在今日由飘绿翻红,这极大的提振了猪价止跌的信心,养猪户补栏、扩大规模的动力,同时也给后市7月份的猪价实现“开门红”继续上行提供了参考依据。今天的猪价东北地区坚挺翻红;信息有时间滞后性,华北、华中以及西南等地依旧是下跌状态中,西北、华东、华南等地价位与上一日持平状态。
七月猪价能够实现开门红的原因之一:毕业季、旅游季、夏季烧烤等***猪肉消费量增加
七月是一个消费较旺盛的季节,各类层次学校的毕业季,各种形式的聚餐以及***期的外出旅游,使得餐桌上、饭店里食用猪肉的量大幅度增加。同时夏季消费者夜晚活动多,一年一度的夜烧烤季正当时,吃烧烤者食用猪肉的量和次数增加了。所以说随着消费者食用的升级,餐饮行情的***拉动猪肉消费的持续增加。
猪源头紧缺补栏正当时,这又是另一重要原因,也是一个根本原因。
正常的猪价波动是供需平衡的状态。从18年开始生猪的存栏量和养猪户逐步减少,使得和养猪场所的存栏猪规模大幅度降低,这直接不利于后期肥猪的时常供应。夏季是本身的猪肉生长乏力期,持续的高温天气猪栏中的猪容易生病且育养周期延长,无论是农家猪还是三元猪,猪的出栏时间能延长5-15天左右,这与春季秋季相比,同等的时间周期内生猪的供应量偏紧,给猪价上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有些收购商在猪价高涨时收购成本少高,为了降低收购成本,抬高了收购要求压低价格的情况出现突出,以至于猪价经历了几天的下跌调整期。同时一些基层的养猪坚定看好猪市行情,惜售心理作用依旧存在,两者共同作用猪价恐怕难以继续回落。
7月份猪价迎来开门红的可能性是有所降低的,因为目前猪肉价格的回落是大趋势,不仅国内猪肉价格在快速回落,国际市场的现货与期货价格也在大幅下挫,近两个月来国际猪肉期货价格跌幅高达30%左右。
(上图为芝商所瘦肉猪指周线图,近十周以来主要呈大幅回落趋势。)
而猪肉价格并不是单一下跌的肉类品种,国际牛肉等肉类价格皆普遍下跌,且下跌幅度也不小,所以国内养殖户与市场需要对猪肉价格回落的大趋势有所准备。
今年由于受非洲猪瘟影响,猪肉价格在3、4月份大幅上涨,随着疫情的好转,猪肉价格回落非常明显,目前非洲猪瘟疫情主要集中在云贵川等地,但是疫情已经被明显控制。5、6月份全国猪肉价格回落幅度较大,尤其是六月份,猪肉价格连续4周下跌,这意味着非洲猪瘟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基本进入到了尾声,猪肉价格中期来看依然有继续回落的可能性。
6月30日,全国17省及直辖市猪肉价格继续下跌,有十个省份猪肉价格小幅反弹。2019年6月30日据猪价格网统计全国外三元猪肉均价为17.29元/公斤,价格较6月29日下跌0.14元/公斤,较上周下跌0.13元/公斤。6月30日猪价涨幅维持在0.02-0.23元/公斤,跌幅维持在0.01-1.00元/公斤。从总体跌幅来看,猪肉价格跌势虽然有所减缓,但是下行压力依然存在,肉价不容乐观。
前期,由于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不少养殖场被迫屠宰了大批生猪,一些中小生猪养殖户由于担心疫情蔓延,补栏意愿不强,市场生猪供应量明显减少,再加上国家储备不足,进口又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国内猪肉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的情况。
不过从“猪周期”来看,国内生猪的养殖周期基本上为150—180天,虽然受非洲猪瘟影响母猪的存栏量有所下降,但是随着生猪的养殖周期波动,猪肉的7、8月的供应量会有所回升,这会对猪肉的市场价格会形成一定的压力。
另外,中国、欧盟与美国目前是全球生猪主要产地。去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415万吨,占全球48%,欧盟与美国分别占21.3%与10.6%。我国猪肉进口量主要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2018年来自欧盟成员国的猪肉进口量占据进口总量的60%以上。由于今年猪瘟疫情,国家加大了进口量,一度导致国际猪肉价格也大幅上涨,但是近两个月以来国际猪肉价格大幅回落,也侧面说明了国内猪肉的市场供应逐步趋向合理。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对7月猪价上行抱有太大的希望。
综合来看,国内猪肉价格处在理性回归当中,但是也不希望猪肉价格跌幅太大,“猪贵伤民,猪贱伤农”,所以希望猪肉价格能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稳定价格,既对养殖户有利,也对消费者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