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梅戏,河南的豫剧,观众最热爱的是豫剧,还是黄梅戏?
谢邀
豫剧作为河南地方第一大剧种,范围之广大,影响之深远,实在是其他兄弟剧种媲美不了的,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实在是被豫剧所包围,周围的老太太老大爷们个个手拿唱戏机,不是豫剧就是曲剧和越调,实在是太美妙啦。
豫剧影响了河南及河南周边的省份,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等一些交界地区。有些地方有戏校,地方有剧团,市剧团,县剧团,等等。
因为豫剧剧团多,豫剧演员也多,名家名段也多,反之影响范围就更广了。
近年来由于豫剧人的改革和发展,不遗余力的宣传豫剧,豫剧影响范围就更广一些,黄梅戏近年来宣传较少,宣传力度不够
相比豫剧而言,黄梅戏就略微差点意思,黄梅戏作为安徽地方剧种,一般只有在皖南地区比较流行,皖北地区由于和河南交界,被豫剧所占领,所以皖北地区的人们一般还是比较喜欢听豫剧的,黄梅戏就差点意思了
还是豫剧的群众基础大些,由其中原地区大部分中老年人都能唱几句,可喜的是还有很多年轻人喜欢,我感觉比喜欢京剧的人都多,(河南是人口大省)在宋代的话就国剧,黄梅戏应属地方戏,但喜欢人比较多,不仅限于安徽地区,唱腔朴实无华,曲牌比较简单,戏词朗朗上口,很好听,但由于行当受限,很唯演出大型的历史剧,多以才子佳人戏为主,这一点和北方的评剧很相似…一家拙见,不喜就喷!
黄梅戏起源黄梅,壮大于安嶶,黄梅戏精典剧日,天仙配,女附马唱遍中国神州,并和其它剧种获得了国家前五的称号,我老家是黄梅,我热爱黄梅戏。
黄梅戏和安庆地区黄梅戏争论很大,我不和大家争论,望朋支见谅。
作为一个河南人,从小就是听着豫剧长大的,我听过京剧、黄梅戏、越剧、越调、秦腔、曲剧和豫剧,到头来发现最喜欢的还是河南的本土戏:越调、曲剧和豫剧,其中这三个剧种中,最喜欢的还是豫剧。
对于河南人来说,用河南话演唱的豫剧极富有感染力,最容易让河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人仿佛身处戏中,让人有着淋漓酣畅的感觉。
小时候当地电视台有可以点播戏曲,特别是家里面老人过生日的时候,老人家属为表孝心就会在电视台花点钱点播一部戏曲,戏曲播放时还会滚动字幕,可以让全县人民都知道是那个老人过生日,但是对于小时候的我是极其不喜欢这种行为的,因为当时电视能收到的太比较少,点播戏曲会占用播放电视剧的时间,今天点播了戏曲,那么本应该今天播放的电视剧就只能往后推延一天。记得小时候一看到有人点播戏曲,整个人头都大了,因为我想看的电视剧今天看不了了,这也是我小时候不喜欢戏曲特别是豫剧的原因。但是小时候虽然不喜欢豫剧,可还是看了不少豫剧,因为实在是没什么电视节目可看。
等到了初中的时候,每次回家都是周末,周末也刚好是河南卫视的《武林风》和《梨园春》两大节目播出的时候,特别是梨园春,当时还是庞晓戈和倪宝铎两位老师进行主持,每期都进行着选手比赛,选手比赛中演唱的最多的还是豫剧,比如《花木兰》、《朝阳沟》、《探阴山》、《大祭桩》、《清风亭》、《穆桂英挂帅》、《花打朝》等等,当然还有曲剧的《卷席筒》、《风雪配》,越调的《收姜维》、《诸葛亮吊孝》、《白奶奶醉酒》、《火焚绣楼》等,都是这些戏曲的著名唱段,听多了之后当时自己也会哼哼几句,也对豫剧有了大概的了解。
高中时由于学业太忙,对戏曲关注的很少,等到了郑州读大学,有一次周末的时候去郑州人民公园,看到一群大爷大妈,大爷们拉着弦子伴奏,大妈们全身心的投入演唱戏曲,那一瞬间,我才体会到了河南人对豫剧的喜欢,因为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实实在在的贴近着河南人的生活,用河南话唱出来的豫剧太富有感染力了!
等读研后远离家乡,再也听不到像在郑州公园里那样大爷大妈们表演的豫剧,虽然也迷了一段时间京剧、黄梅戏,对于我来说,它们虽然听起来很优美,它们好像是遥不可及的艺术品一样,只可远观,很难让我这个河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豫剧与它们比起来虽然似乎有点土,但是它给了我这个身处异乡的游子太多心灵上的安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宝鸡白玉兰酒店创业路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宝鸡白玉兰酒店创业路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