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两广总督叶名琛?
在两次***战争中,广东都是处于关键位置,可以说广东的形势关系到全国的形势。在广东抗英中,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但也有当做反面人物的,像要说的叶名琛,在历史上的评价就不是很高,被人称为六不将军:“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这是以前对叶名琛的看法,那现在又该如何评价叶名琛呢?
叶名琛,要是不发生***战争的话,他在清朝算是勤勉政事的人。清朝末期,我们都知道起义频繁,像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把清朝半壁江山都打下了。叶名琛对付起义有他自己的一套,可以说是镇暴的能臣,太平天国打广州而不下也是因他的功劳。但他也镇压过程中过于残暴,常常屠村,这是被人诟病的地方。
不能说叶名琛对英军没有丝毫准备,经过亚罗号***之后,他抓紧时间修复了城墙,修复了炮台,重新装备上了大炮,而且还招募了大批的乡勇,组建团练。他运用间谍战、贸易战和袭扰战等方法制敌。但是这些方法在拥有先进技术的英军面前不堪一击,广州还是被打下来了。
但叶名琛是值得人敬佩的,他是位爱国、有气节的人。当时,英军攻入广州城,其他的官员纷纷跑路,就他待在总督衙门等着英军来。在他被英军带往印度前,叶名琛命仆人从家中自带干粮,途中虽因海晕呕吐不止,但他仍然正襟危坐,坚持不说一句话。从上船一直到抵达印度后,叶名琛自命为“海上苏武”,以明不忘祖国之志。在吃完从家里带的粮食后,他为了向大清明志,坚持不吃异域一粒米,最终饿死。
叶名琛其实就是个传统的士大夫,虽然个人很有气节,但是真的是于事无补。叶名琛如果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他这种做法肯定会受人赞扬的,但是只可惜他是两广总督。出了事情,自然是他承担这个责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最重要的并不是看他是不是有气节,人品怎样,而是看他符不符合自己的职位。比如刘邦教育程度不高,很多事情做得非常不好,比如逃跑的时候扔掉自己的孩子,但是他还是个好君主,能够用得好手底下的人,这就够了。
叶名琛作为广东总督,26岁中进士,38岁做巡抚,46岁官居极品。他在广东也颇有政绩,并且还曾经以一万五千的兵勇守住了遭太平天国士兵围攻的广州城。总体来说,叶名琛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那个时代的局限,很多有能力的官员根本不知道世界大局。在1854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被俘,他成了清代官员中唯一被俘的总督大员。
在当时的情况下,叶名琛手底下无兵可用。广州的清军很多都去了与太平军作战了,广州城守军很少,无法有效抵抗侵略者。如果和谈的话,英法的条件又无法接受,朝廷和社会舆论也不太支持。说实话,叶名琛面临的基本上是个死局。因为叶名琛和他背后的朝廷根本不了解形势,不了解世界潮流,那种做法是不大可能有好结果的。
叶名琛,不熟悉近代史的人基本没听过他,对于他的评价,由不屑一顾到正面赞扬,经历了几十年。不过,未来对他的赞扬肯定会更多。
叶名琛,湖北安阳人,道光十五年的进士。刚中进士同其他人一样,都是编修,道光十八年,出任陕西兴安知府,二十八年,出任广东巡抚,至死都在广东了~
叶名琛在近代一直是负面的影响,主要在于咸丰皇帝对于他“六不”评价。曰:“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其实他也是无奈,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了,对于欧洲列强兵临城下,沙俄都输了,别说没啥先进武器的清兵了。
不过他最近被人称赞是因为他的民族气节,因为他最后被俘虏走了,客死异乡。
当时很多人都不明白,被俘虏走了,这么大的官不应该***名气节么?他却留下了一首诗,意思是说自己不***是因为想要看到英皇,向他阐述和平的意愿。
后来叶名琛知道自己没有希望见到英皇,于是就决定绝食***,他在船上吃的都是自己携带的中国的粮食和食物,粮食没有了,不吃外国人给的嗟来之食,最终因为饥饿而亡。
叶名琛说,听闻英皇素来比较明事理,他想要去和他讲道理,以期求得和平。“当面理论,既经和好,何以无端起衅?究竟孰是孰非?以冀折服其心,而存国家体制。”可惜后来知道自己并没有机会见到英皇理论,于是改变心意,求得一死报国。“原欲始终其事,不意日望一日,总不能到他国,淹留此处,要生何为?所带粮食既完,何颜食外国之物!”
他与1859年2月29日起(农历)不吃东西,到3月初7(还是农历)病故,临时前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愧对皇上的器重,“有负圣恩,死不瞑目”。
可能很多人觉得他傻,外国皇帝那么好见的?英国侵略简简单单的谈判就能和平共处?其实这不怪他,他被俘虏的时候,遇见的官兵都是英国的贵族,贵族见面讲究特别多,脱帽致歉。而且俘虏他所在的船只对他都特别好,连呵斥都没有,每天还差翻译给他读报纸,所以他认为英国人都文明,讲究,这样文明的人不可能蛮不讲理,所以打算去深入虎穴,求得虎子,可惜最终心死,***了去。
不管他所做之事如何,身在那个朝代,就是身不由己。为了求得在咸丰皇帝心里有一丝地位,他曾经主持缴杀天地会起义的民兵,1855年,6.7.8月份一共杀了7.5万人,这是什么概念?当时记录的文案中说无头尸体堆积的有山那么高,土地被血液渗透,周围千米之内空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