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心智模式”是什么意思,它的目标是什么?
心智模式是一种机制,在其中人们能够以一种概论来描述系统的存在目的和形式、解释系统的功能和观察系统的状态、以及预测未来的系统状态。换句话说,即是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方式是透过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这样有什么目的呢?、这个东西是如何运作?它会造成什么后果?当人们愿意在思绪间抽离,也就是说把注意力放后退些,甚至如在远处般你愈是不带任何世俗(社会意识的标准)对自我的评判与分析其中的细节就愈能更全面地观察自己的思绪,并诚实面对自己的思、言、行时,你便能觉察到头脑思绪总是不停不停的运转与分析,时刻未歇。内容大多与过去或未来有关,此时的态度也多半是两极化,要么对自己(或他人)懊悔、沮丧、恐惧、…等等负极;另外就是迫使自己设法极度往正向思考。题材取自于任何与个人有关的人、事、物,人的心智就是在这样的模式下运作。
得看目標的標準是什麼了?這個目標,如果單為了錢,簡單,放棄一切善良,自己合適就成,也就是沒有人性,沒有標準。如果是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只有發現不了的辦法,就又是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目標。看中國及世界人類發展史,天天都有新的發現,這些發現給全人類生存發展帶來實惠,如蒸汽機、紙……數不勝數。人類心智模式是對美好健康生活有共同的追求,在這個心智模式基礎上有了人類進步,目標就是為了更好的生存發展發現克服解決困難的方法。雖然人類發展史中有邪惡的目標,都被人類發展給淹沒了,邪不壓正。具體舉例如中國足球,超越鐵定輸球心智的目標是發現解決鐵定輸球的訓練方法。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只有發現不了,就在手邊的方法,這個目標是超越心智模式的目標。
首先心智模式是我们对周边事物、他人及世界的认识。同时心智模式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行为习惯,个人认为超越心智模式是为了更好的成长自己或者叫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让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判断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就像自己的灵魂出窍一样,跳出自己来看自己,这样会更客观,更真实。
只超越自我的心智模式还不够,还需要知道超越的目标是什么?因为有目标,才能让心智模式中的概念和框架融会贯通。罗振宇曾说世上有有两种人第一种人他的世界里是三个词,叫立场、感受和意见,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当下的心智模式;第二种人他的世界里也是三个词,叫目标、方法和行动。
他四十岁开始创业,其实就为完成一件事,把他的思维方式从第一种,就是立场、感受和意见切换到第二种,也就是目标、方法和行动。因为立场、感受和意见可以有很多种,但却无法了解哪一种更为有效,只有转换到第二种目标、方法和行动,才能知道这种心智模式是否能够成功。
超越心智模式的目标是成长为你喜欢的样子。什么样子自己会喜欢?最好的答案就是向生命发问:你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不好的专业、沉闷的工作、父母的压力、大家的轻视都是他不想要的,他想要的是什么?明天再看到太阳的时候,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这样一个人,活在今天,到底什么在支持你?
这是一种生命战略,你必须要做生命战略上下功夫,才能避免在生命的战术上浪费时间,因为,选择要大于努力,方向不对,越努力越离目标越远。发问后,写下了关于问题的10个形容词和10件事情,然后不断的去完成这些事情,不断的向生命去发问,到底想要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在答案的行动摸索中,我们会找到你成长的样子。
单有优秀的心智模式没有用,还要你大量的尝试,按照行动的方式去思考,让行动把自己的想法、意见、念变成属于你唯一的方法。特蕾莎修女曾说“上帝不需要你成功,他只需要你尝试”。很多人会在行动中拖延,卡壳,以至于没有任何结果。
《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一菲奥里在书中说道“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7 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万科在当年为什么叫做万科?因为那个时候的万科什么都做,十几个部门,从万佳百货到怡宝纯净水,每一个都小有建树。王石在初期的大量尝试中,发现了想要走的道路。于是他在90年代末顶住很大的压力卖掉了所有的其他公司,专心做房地产房地产里面的大型住宅社区,而且是非市中心的大型住宅社区。正是由于这种专注,万科成为了大型住宅社区的金字招牌。
万科用大量的尝试,找到了专业化的未来。所以当你对未来比较模糊时,去对生命发问,写下尽可能想做的事情,然后一一去尝试,去行动,在行动中不知不觉会整合你对概念的认知,整合你对结构化框架的认知,然后你会找到自己想要走的路。